“2023年,我們要著力打通巴楚縣的紡織全產業鏈條,繼續在‘強鏈、延鏈、補鏈’上狠下功夫,重點發展高精紡紗、織布、印染項目,延伸化纖、家紡等項目。”談及今年的發展規劃,新疆巴楚工業園區黨委書記汪繼東說道。
作為新疆喀什地區棉花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巴楚縣的原料資源優勢與生俱來,是全國最大的露天棉花儲備庫;作為新疆南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喀什地區的“東大門”,巴楚縣的陸路交通優勢得天獨厚,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和“絲路明珠”。
近年來,圍繞打通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巴楚縣抓住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契機,立足于當地資源優勢與優惠政策,積極開展精準招商。當前,巴楚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情況如何?未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突破哪些瓶頸問題?朝著怎樣的方向不斷前行?
把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
“巴楚的棉花色澤白、雜質少、纖維細長、強度較高、柔軟度好,總體比較均衡。”談起巴楚縣的棉花種植,汪繼東表示,2022年,巴楚縣棉花產業實現了種植結構向調好、調順、調優的轉變,種植面積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的轉變,棉花品質穩步提升,更加符合紡織企業的用棉需求。
據了解,2022年巴楚縣的棉花種植面積達132萬畝,總產量為40.26萬噸。近年來,為落實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巴楚縣加快本地資源優勢轉化,推動棉花產業發展。“從育種、栽培到種植、采收、加工,加快原料資源的優勢轉化,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為此,巴楚縣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棉花產量與品質。”汪繼東說。
在選種育種方面,巴楚縣強化科技支撐,積極推廣“科研院所+企業+繁育基地”育種模式,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西部研究中心、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合作,常年開展棉花品種比選實驗,篩選符合當地種植的優質棉花品種。通過“一主兩輔”用種模式的推廣,實現了全縣近100萬畝棉花的用種統一,提高了棉花品質的一致性。
當前,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巴楚縣建立了1000畝棉花新品種區域試驗基地,依托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巴楚縣擁有棉花良種繁育基地2.4萬畝,年生產加工種子3萬噸,不斷提高棉花良種自給率。
“計劃三年建成10萬畝的良種繁育基地,今年已經落成了2.4萬畝,這幾年還將推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一些棉花品種。”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巴楚分公司總經理劉曉偉說。
在種植管理方面,巴楚縣推進棉花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種植、機械化生產、科學化管理。2019年以來,巴楚縣已完成“土地平整+高效節水”模式74萬畝,整合運用高密度栽培、精量播種、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措施,2022年實現100%精量播種,通過積極推廣北斗導航無人播種、無人機植保、機械化采收等技術,2022年種植機采棉99萬畝。與此同時,在多項新技術和新成果的支持下,巴楚縣實施棉田“干播濕出+鹽堿化治理”4.6萬畝,實施智慧農業及應用衛星遙感數據服務農業2萬畝,創建棉花優質高產高效示范田3.25萬畝。
“為提高棉花品質,巴楚縣還倡導加大‘三絲’清理力度,加強品控管理,更新加工設備,促進棉花品質提升。”汪繼東表示,新棉集團自主品牌“雪蓮牌”棉花,已遠銷全國。
今年,巴楚縣聚焦棉花全產業鏈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當地的棉花加工、棉副產品加工、交易儲運等產業全面開花,全縣擁有35家軋花廠,年加工能力165.6萬噸,棉副產品加工企業13家,年加工棉籽25萬噸。
依托優質棉形成集聚效應
作為新疆的產棉大縣,巴楚縣豐富的棉花資源吸引了紡紗、織布、制衣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集聚,逐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與此同時,《巴楚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巴楚縣招商引資“一事一議”重大優惠政策》的制定發布,也給予了落戶企業各類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助力企業穩步發展。
“依托巴楚縣棉花生產基地、較強的紡織工業基礎和招商引資政策,巴楚縣工業園區形成集聚效應。”巴楚縣委辦公室主任田兵兵介紹,2018-2022年,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從10.73億元增長到27.38億元;規上企業數量從9家增加到28家;固定資產投資從3.5億元增長到34.03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從4702萬元增長到6.01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從6047萬元增長到1.27億元。截至當前,巴楚縣共有紡紗企業11家,投產規模達115.5萬錠。正在建設的紡紗項目有新疆德潤紡織科技有限公司21萬錠紡紗項目、新疆世博棉紡織有限公司二期10萬錠紡紗項目、巴楚潮鑫紡織有限公司20萬錠紡紗項目、喀什如新紡織有限公司17.4萬錠紡紗項目、新疆華凱醫療用品有限公司6萬錠紡紗項目、新疆農攀貿易有限公司20萬錠紡紗項目,投產后紡紗規模可達200萬錠。
“2022年巴楚縣紗線總產量約為4.85萬噸,產值約為9.17萬元。”汪繼東表示,2022年,巴楚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紡紗企業生產經營,建立服務企業包聯機制,在企業用工、物流運輸等方面全力幫扶,企業產品質量得到提升,訂單也充足。
當前,巴楚縣的紡織企業紛紛迎來2023年一季度的“開門紅”,于去年4月投產的新疆世博棉紡織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春節以后,我們接到江蘇南通、常州以及紹興附近市場的訂單,大約800噸左右,我們今年以來的產量只有540噸,訂單已經排到3月中旬。相信今年企業產量會更高,效益會更好。”該企業的生產車間負責人朱海莊介紹,公司二期項目目前仍在建設中,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5億元,每年可消耗新疆地產棉1.75萬噸。
為趕制春節后訂單,新疆華凱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紡紗車間同樣馬力全開。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旗下擁有24條紡紗線、兩個織布廠、兩個脫漂車間以及兩個成品生產車間,產品涵蓋傷口護理、手術外科、感染防護、醫用組合包、日常護理五大系列,以過硬的質量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生產負責人董傳國表示,近兩年企業發往全國各地的產品每月有800多噸,今年春節過后訂單更是大量增加,企業現在又新上了10條生產線,預計今年每個月可以完成1000多噸的產量。
不只是在紡紗這一環節,巴楚縣近幾年著重加強紡織工業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創新,擴展延伸產業鏈,如今還擁有織布企業3家、織襪企業2家、服裝企業5家。
“2022年,巴楚縣布匹產量2720噸,產值達1億元;服裝產量1247萬件,產值9980萬元,出口額達2800萬元;襪子產量2018萬雙,產值1303萬元。”汪繼東介紹到。
明確全產業鏈發展方向
2023年,巴楚縣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目標也十分清晰,即抓好全產業鏈招商工作,重點補齊印染產業短板。
“要實現巴楚縣紡織服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打通全產業鏈條。”汪繼東表示,今年,巴楚縣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發展質量。
汪繼東解釋,在“強鏈”上下功夫,一方面是通過持續培育推廣良種、棉花采摘“防三絲”、科學種植管理、應用新技術等措施,持續提升棉花品質,另一方面是引導當地棉紡織企業進行技改升級,提升產能的同時,提高紗線質量。
在“補鏈”方面,印染是當地產業空缺,也是2023年的招商工作重點,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引進織布、拉鏈、紐扣生產企業,加快面輔料批量化生產,推動市場一體化運行。“今年希望加快推進印染項目上馬,持續跟進中泰集團、新喜恒等投資意向企業,做好承接印染企業的服務工作,爭取年內項目啟動落地,全面提升從紡紗、織布、印染到服裝、家紡全產業鏈水平。”汪繼東表示,巴楚縣力爭于今年年底實現紡紗規模達200萬錠,織布能力達2.2億米。
在“延鏈”方面,汪繼東表示,上游希望可以招商到化纖企業,下游可以招商到更多的服裝、家紡企業。同時,巴楚縣立足優越的棉花資源以及物流節點的地緣優勢,將積極推進南疆棉花期貨交易中心的建設。
要實現當地紡織服裝的高質量發展,除了要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汪繼東還提出了當地紡織服裝企業品牌培育不足與行業人才引入不足的問題。
“巴楚縣紡織服裝企業多以代工生產為主,沒有太多自主開發品牌的意識。此外,巴楚的紡織產業發展缺乏專業技術人才與運營管理人才。”汪繼東表示,培養品牌意識,引進技術人才,也是未來幾年巴楚縣的紡織服裝產業做大做強的努力方向,相信在企業、協會和政府攜手努力下,巴楚縣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會取得長足的進步。